06
2025
-
11
微射流辅助牛酪蛋白酶解:对功能特性的影响及抗焦虑肽的鉴定
作者:


这是一篇 “用新技术提牛奶蛋白里的‘抗焦虑成分’” 的研究报告,将从“为啥做、怎么做、发现啥、有啥用” 四部分进行分析:
一、为啥要做这个研究?—— 找天然的 “抗焦虑帮手”
现在很多人有焦虑问题,常用的药(比如安定类)可能有副作用还容易依赖,所以大家想找天然、安全的抗焦虑成分。牛奶里的 “酪蛋白”(占牛奶蛋白的 80%)是个潜力选手 —— 它被酶分解后会产生 “抗焦虑肽”(小分子片段),能帮着缓解焦虑。原理是:大脑里有个叫 “GABA” 的物质,专门管 “放松”,但有个叫 “GABA-T” 的酶会分解 GABA,让焦虑加重;而好的抗焦虑肽能 “抑制 GABA-T”,让 GABA 多留一会儿,从而缓解焦虑。
但有个问题:酪蛋白本身结构紧凑、溶解度低,用酶分解它的时候效率不高,能产生的抗焦虑肽很少。之前有人发现 “动态高压微射流”(简称 DHPM,就是用高压把蛋白质打得更松散)能改善蛋白质的特性,所以研究就想试试:用微射流预处理酪蛋白,能不能让它更容易被酶分解,从而出更多抗焦虑肽?
二、研究是怎么做的?—— 一步步 “改造 + 测试”
1. 选材料、定方案
- 主角:牛酪蛋白(从牛奶里提取的);
- 关键技术
微射流(用 0、20、40、60、80MPa 这 5 种压力处理酪蛋白,每种处理 3 次);
- 分解工具
3 种常用酶(胰凝乳蛋白酶、胰蛋白酶、胃蛋白酶)—— 把处理后的酪蛋白切成小分子肽;
- 核心测试
先看酪蛋白的 “实用性”:溶解度(能不能溶在水里,影响加工)、乳化性(能不能帮牛奶和油混合,比如做酸奶、冰淇淋);
再看 “抗焦虑潜力”:测 “GABA-T 抑制率”—— 抑制率越高,说明肽能越好地阻止 GABA 被分解,抗焦虑能力越强;
最后找 “具体是哪个肽有用”:用质谱(相当于 “分子放大镜”)找分解后的小分子肽,再用 “分子对接”(相当于 “拼积木”)看哪些肽能精准粘在 GABA-T 的 “活性位点” 上(粘住了就能阻止它干活)。
2. 关键步骤简化
酪蛋白 → 用不同压力微射流 “打散结构” → 用酶 “切小块” → 测溶解度 / 乳化性(看好不好用)→ 测 GABA-T 抑制率(看抗焦虑潜力)→ 找具体的抗焦虑肽。

三、发现了啥?—— 微射流是 “神助攻”,还找到 2 种关键肽
1. 微射流 “预处理” 效果超棒,40MPa 是最佳压力
没处理的酪蛋白:溶解度低、颗粒大(319nm),酶很难 “下嘴” 分解;
40MPa 微射流处理后:
溶解度提高了 11.36%(更容易溶在水里,方便加工);
颗粒变小到 240nm(结构松散了,酶能轻松分解);
乳化性也最好(比如做冰淇淋时,能让牛奶和油混得更均匀,不容易分层);
压力太高(比如 80MPa)反而不好:蛋白质会碎得太厉害,又重新粘成大块,溶解度反而下降。
2. 胰凝乳蛋白酶是 “最佳分解酶”
用 3 种酶分别分解处理后的酪蛋白,结果:
胰凝乳蛋白酶分解出的肽,“GABA-T 抑制率” 最高 —— 达到 40.16%;
对比没经微射流处理的酪蛋白(抑制率只有 23.45%),相当于 “抗焦虑潜力翻了近一倍”;
另外两种酶(胰蛋白酶、胃蛋白酶)的效果都没它好。
3. 找到 2 种 “抗焦虑主力肽”
用质谱和分子对接,最终锁定了 2 种能精准 “搞定” GABA-T 的肽:

- SPAQILQW
(来自 κ- 酪蛋白):能和 GABA-T 的活性位点形成 7 个 “氢键”(相当于紧紧粘在上面,不让 GABA-T 分解 GABA);
- NLHLPLPLL
(来自 β- 酪蛋白):里面 78% 是 “疏水 / 芳香氨基酸”(这种氨基酸特别容易和 GABA-T 结合,增强抑制效果)。
四、有啥用?—— 给 “功能性牛奶产品” 铺路
以后 dairy 企业可以用这个技术:
用 40MPa 微射流处理酪蛋白,再用胰凝乳蛋白酶水解;
把得到的 “抗焦虑肽” 加进牛奶、酸奶、冰淇淋里,做成 “能帮着缓解焦虑的功能性乳制品”;
因为找到了具体的抗焦虑肽(SPAQILQW 和 NLHLPLPLL),还能进一步提纯,做成更精准的 “天然抗焦虑补充剂”。
这研究相当于 “给牛奶蛋白开了个‘抗焦虑技能’”,既安全又天然,还解决了之前酶解效率低的问题。
上一页
上一页
2025-10-29
来自德氏乳杆菌的高活性 β- 半乳糖苷酶用于高效合成乳糖衍生低聚糖
2025-10-23
2025-10-15